醫學會及各醫生組織近日提出了一個有關豁免海外畢業專科醫生於香港臨床實習期的新方案,社會各界及行政長官就當中有關醫生應在衞生署工作年期一項提出不同意見。兩前線醫生工會現就此事作出以下回應:
- 醫生在通過執業資格試後,須通過臨床實習期,其原意是讓海外受訓醫生在醫委會認可之醫院或機構工作,並接受評審。一般要求包括內科和外科,亦可包括助產工作。衞生署在過去從來沒有提供臨床實習期相關之工作,而署內崗位的工作性質亦與上述要求不同。再者,醫生在獲得全面註冊,可以獨立執業前,應先熟悉本地醫療環境;臨床實習期正可提供機會,讓醫生在短時間內接觸香港常見的病症。衞生署的工作未能提供此等機會。其臨床服務以門診為主,並無急症或住院病人。另一方面,專科門診的服務範圍和對象都較單一,例如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便只看兒童成長發展問題,公務員診所只提供針對公務員的門診服務。因此兩個工會在考慮病人安全及維護本港醫療水平的前提下,一直對「衞生署工作以替代臨床實習」一事有相當保留。當日醫委會提出的方案中也有兩個選項將醫管局和衞生署及其他機構分開處理,正好説明醫委會工作小組也明白兩者工作之不同,與現在新方案的想法不謀而合。
- 我們兩個工會,均有衞生署工作的同事作為代表,非如外界所指有矮化自己同業之嫌。現時署內工作的同事都符合醫委會在醫科學位、臨床實習期或專科資格的要求,大家對同事們的肯定不能和工作年期替代臨床實習一事混為一談。
- 我們希望各界毋忘當日討論豁免臨床實習的初衷:(一)公立醫院人手短缺,引入海外專科醫生作短期輔助措施、(二)在公立醫院以有限度註冊工作的海外醫生,在工作期間應已汲取有關經驗,故可以公院工作經驗替代臨床實習期之要求。所有關於豁免臨床實習的討論,都應以上述大前題為基礎,不應轉移視線。
- 我們兩個工會一直以來十分關注衞生署人手不足和職位空缺,我們認為責任在於署方一直沒有解決署內醫生培訓、晉升和待遇等問題。多年來在無須輪更當值和整體工作時數較少的情況下,署方倘且未能吸引及挽留醫生;就算在二〇一八年開始聘用有限度註冊海外醫生,亦僅能聘請到一位,足證衞生署的聘用條件並不吸引。工會在過去十年一直向管理層反映問題的嚴重性,並提出多項建議,例如取消署方於二〇一一年新增的試用期行政措施(該措施要求衞生署醫生「必須取得專科培訓資格」才能通過試用期,於公務員體制中別樹一幟,亦未見於醫管局或大學醫生)、提升待遇吸引醫生由醫管局或私營市場「過檔」、讓衞生署醫生借調到醫管局以獲取相關臨床及工作經驗,完成專科訓練(並通過試用期),惟署方一直沒有長遠方案和實質行動。現在,衞生署各個服務已出現越來越大的斷層,上層的資深醫生正進入退休潮,前線則轉換率高,人才留不住。衞生署如繼續逃避,未能正本清源,改善待遇,提供培訓機會及晉升前景,衞生署空缺問題則為死局,根本不能解決,各項服務亦將會無以為繼。現在政府大聲疾呼,要求放寬限制,吸引海外專科醫生到衛生署工作,我們敢發出詰問:署方是否以海外醫生填補空缺,同時逃避培訓本地醫生的責任?何以署方一方面著力要求放寬海外醫生加入衞生署工作,另一方面又對新聘本地醫生身上強加的額外試用條件置之不理?署方是要製造逆向歧視嗎?
- 於本月十二日的醫學界會議上,兩個工會聽取了各方的意見,考慮到各界對衞生署空缺的關注,更重要的是希望釋出善意以盡快達成共識。最終,兩個工會接納了在衞生署臨床部門的工作也可替代臨床實習,唯考慮上述各點,建議延長試後工作期為四年。與此同時,我們會監察署方有否為有限度註冊醫生的工作提供有效評估,並積極解決現時各項人手問題。
香港政府醫生協會及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
二〇一九年四月二十一日